139 8909 6049
旅游熱線:08:00-23:00
【川西小環(huán)線+G318】成都+四姑娘山+丹巴+新都橋+巴塘+然烏+林芝+拉薩經典11日游
11天川西小環(huán)線+川藏南線精彩之旅,帶您游玩成都到拉薩沿線上的眾多知名或小眾景點,深入各地,體驗不同的風景和人文風情,收獲最多元的旅行體驗!
已售:9459
【行攝川藏】成都-丹巴-新都橋-稻城亞丁-芒康-林芝-拉薩攝影12日游
12天川藏線攝影團,帶您深入游玩川藏線,捕捉四姑娘山、稻城亞丁、怒江七十二拐、南迦巴瓦峰、布達拉宮等壯麗景色,并了解藏式人文歷史,收獲最佳的自然與人文攝影作品。
已售:9803
由奧德賽旅行網于2020-04-21 11:34:41編輯
西藏地處高海拔的青藏高原,不利于一般植物的正常生長,主要農作物只有青稞,所以西藏地區(qū)主食比較匱乏,大部分的食品是肉類和乳品類,也被稱為“紅食”和“白食”,冬天當然以紅食為主,便于御寒;而夏天多吃白食。其中牛羊肉、酥油、糌粑、茶這四種是最常見的食物,被稱為西藏飲食的“四寶”。川藏北線的旅途中不僅有美景也可以品嘗到西藏的特色美食,北線上的各個縣城內都有數(shù)量眾多的餐廳飯館,其中以川菜為主。一般來說,越往藏區(qū)深處前進,餐廳的條件與水準越差、蔬菜價格越高。
糌粑:青稞糌粑是藏族牧民傳統(tǒng)主食之一,對于游客來說也是一種特別的西藏美食,和炒面差不多,將青稞洗凈、晾干、炒熟后磨成的面粉加酥油、奶渣和糖用手捏成團就可以食用了,營養(yǎng)高且能御寒。
藏面:是盛行于西藏拉薩的一道傳統(tǒng)美食。藏面以小麥面粉為主,用較濃堿水和面,使之發(fā)黃,然后壓成面條煮熟晾干,吃時放入滾燙的牛肉湯中即可??诟新詭A生,是藏面的特點之一。甜茶和藏面一直是甜茶館的主要經營項目,一碗藏面的價格基本在5-10元之間。
土豆包子:所謂土豆包子即是用土豆泥包的包子,土豆因長在高原,日照充足,晝夜溫差大,淀粉沉淀多,所以西藏的土豆包子吃起來特別香甜。普通藏族餐廳都可以品嘗到,一份大約20-30元。
巴拉餅:“巴拉”即藏語的“餅”,漢族在“巴拉”后加一“餅”字,是為“巴拉餅”,北京有售。“巴拉”非指普通餅,而是專指由四川巴塘傳入西藏各地的一種“大鍋盔”。其性松脆,雖久放也不至于硬化,味道香甜,是一種適于旅游攜帶的食用佳品。色香味超過蜂糕。
“波突”(糌粑粥):西藏冬季,氣候嚴寒,北部夜晚尤甚。藏族群眾常以“波突”作為晚餐。“波突”就是“糌粑粥”。做法是:將牛(羊)骨在石臼中砸碎,加鹽、姜粉、野生香草粉及少許辣椒粉,與白蘿卜絲一起熬湯;開鍋后加入糌粑粉,反復攪拌,以不糊鍋為度,少時便熟。飲之,清香異常。
奶渣包子顧名思義就是用奶渣做餡,奶渣白色,味酸,具有極強的助消化作用,藏族人把它當零食吃,也放在粥或者湯里面做佐料,外出藏族人民常帶奶渣以防水土不適
藏族吹肺:吹肺又叫腌豬肺,是藏族獨特的腌肉制品之一。味香鮮,食而不膩,涼爽開胃,是極好的涼菜。隨食隨取,可保存約1年之久。吹肺用新鮮豬肺從喉頭吹氣,邊吹邊用手拍打豬肺,使之擴張,再將適量的食鹽、草果粉、辣椒面和蒜泥用溫開水調成乳狀,用湯匙從喉頭灌入肺內,邊灌、邊抖、邊吹氣,邊拍打,約需重復5-6次方能灌滿。用麻線扎緊喉管,掛在火塘高處干燥,2-3月后即可食用。
藏族吹肝:吹肝是滇西北各民族(白族,彝族,納西族等)常采用的豬肝做法。將新鮮豬肝用插入的麥竿兒吹脹到最大,然后撤掉麥竿兒,將脹大的豬肝用蒸籠蒸熟,放涼,切片,拌入芫荽、醬油、醋、辣椒、味精和鹽后即成,其味極爽口并且沒有通常豬肝特有的難吃的味道。
炸灌肺:藏語音洛乍,多見于拉薩等地。以羊肺為主料配以酥油、面粉等先煮后炸而成。特點是色澤淡褐,外酥里嫩,是極好的涼菜。隨食隨取,可保存約1年之久。
魯朗石鍋雞:是林芝的特色美食。石鍋造價昂貴,石鍋中的雞則是雪域高原特有的品種。正宗的石鍋雞是用魯朗本地的山泉水烹制,鍋中加入手掌參、野天麻、野當歸和藏貝母等珍貴植物,細火慢燉四五個小時而成。一份石鍋雞價格約200-500元不等。
蟲草燉雪雞:藏北的巴青和比如等縣,盛產蟲草和雪雞。蟲草即冬蟲夏草,每年六月上旬,當綠草如茵、野花飄香的時候,草叢中便長出一寸長的菌類植物,挖出菌根.剝去外層。就會得到一顆有頭、有嘴、有足的小東西。這就是蟲草。在山上棲息著許多羽毛斑斕的雪雞,肉質細嫩,味道鮮美。蟲草和雪雞再加少許黃芪燉起來,湯鮮肉美,為“藏北三珍”之一。
蘑菇燉肉:每年雨季,在藏北草原,蘑菇遍地叢生,而且品種繁多。取本地鮮菇與切成小塊的羊肉加入調料一起燉,其香誘人,回味無窮。有一種被當?shù)厝朔Q之為“賽夏”的蘑菇是菇中上品,用這種蘑菇與羊肉同煮,則羊肉無膻、腥之氣;與雞肉、豬肉同燉,則更是香味四溢,湯鮮肉美,令人百吃不厭。此食品為“藏北三珍”之三。
手抓羊肉:手抓羊肉,相傳有近千年的歷史,原以手抓食用而得名。吃法有三種,即熱吃(切片后上籠蒸熱蘸三合油)、冷吃(切片后直接蘸精鹽)、煎吃(用平底鍋煎熱,邊煎邊吃)。特點是肉味鮮美,不膩不膻、色香俱全。
紅花羊排:紅花羊排是那曲當?shù)靥厣珶衢T菜系之一,用當?shù)夭丶t花將羊排經過特別腌制。在冬季食用羊肉不僅可以增加人體熱量,抵御寒冷,而且還能增加消化酶,保護胃壁,修復胃粘膜,幫助脾胃消化,起到抗衰老的作用;
藏香豬肉:就是林芝烤豬肉是西藏林芝的一種著名的美食,這種“藏豬”個頭小,瘦肉多,每天放養(yǎng)吃野果和藥材,使其肉質鮮美脂肪含量低,肉切條狀于木火上烤至外焦里嫩,別有風味。只有到林芝才可以吃到正宗的藏香豬肉。
薩干:是西藏察隅地區(qū)(林芝)的一種奇特的奶制品,其色乳白透黃,其質細嫩柔韌,其味甘甜清香,食之馥香滿口,于身體有大補益。其制法需借助當?shù)厥a的一種叫“拐”的樹,這種樹質地柔韌,取其枝剝皮,截成略長于擠奶桶高度的細桿10~15根,洗凈,置于擠奶桶中。擠奶時,奶中精華粘附于細桿上,久之,結成一層厚厚的奶糕。將奶糕捋下,置器皿中,此即“薩干”。 薩干系鮮嫩之品,適于干晾,不可久放。用薩干制成的食品有多種,這里介紹四種:
a.薩干肉:將些許臘肉(鮮肉亦可)切碎與薩干一起置鍋內,加蔥、姜、蒜、辣椒(可根據(jù)個人口味而定),用水煮約10分鐘即成。其味近似四川白菜豆腐,然其營養(yǎng)價值要高得多。
b.薩干包:用薩干與牛羊肉(豬肉)調餡包包子,或蒸或煮,味道鮮美。
c.薩干湯:鍋內下酥油加熱,下薩干,放少許糖或鹽。飲之不膩,有特殊的補血益氣之功。
d.涼拌薩干:將薩干煮熟撈出,晾涼,加辣椒、香菜、野蔥,放些許酸奶即成。
奶渣糕:細奶渣、紅糖與酥油攪拌而成
人參果奶渣糕:將煮熟的人參果、酥油、細奶渣、紅糖、紅棗、葡萄干等用力反復攪拌,裝入盤內,冷卻成糕。
卡賽:用酥油、菜油、豬油等炸成多種面食,類似麻花、油條之類。多在藏歷年時食用。
酥油餅:溶化的酥油、食糖加面粉攪拌,以酥油炸熟即成。
酸奶餅:以酸奶、酥油、白糖、面粉等攪拌后,以酥油炸熟即成。
哲司:大米煮熟后和白糖同入溶化的酥油中翻炒而成。加入人參果者稱為人參果哲司
麻森:將糌粑、碎奶渣、酥油、紅糖混合,加入適量涼開水攪拌揉合,然后盛入一方形小木盒中,用鏟子盡量塞滿、壓緊。食時倒出切片即可。大多藏族特色餐館里都有這道點心。
扒擦磨古:原是一種僧人食品,后來被引進世俗社會。其做法是:在碗中打兩個雞蛋,加適量水、鹽、野生香草粉,以之和面,餳片刻,做成顆粒狀,煮熟后撈出,加液化的酥油、奶渣、紅糖或白糖、五香粉、辣椒油等食用,其特點是馨香滿口。
酸奶:西藏的酸奶由牦牛奶發(fā)酵而成,味道醇厚。藏式酸奶有兩種,一種叫達雪,是用提煉過酥油的牛奶制作而成的;另一種叫俄雪,是用沒提煉過酥油的牛奶制作而成的。拉薩有很多售賣酸奶的小店和流動小攤,一份10-20元左右。
酥油茶:是藏民每日的必備飲品,用酥油和濃茶加工而成。一般藏族人民都會將酥油茶和主食糌粑一起食用,既能生津止渴、御寒充饑,又能防治高原反應,一般價格為8-10元/壺。也可買來作為禮物饋贈親友。
甜茶:是和酥油茶齊名的藏族飲料,用紅茶和牦牛奶加糖煮制而成。味道很像奶茶,喝不慣酥油茶的人可以試試。
青稞酒:是藏民最喜歡喝的酒,來到西藏不喝一杯青棵酒,將是莫大的遺憾。青稞酒的釀造是將曬干的青稞煮熟,晾干水汽,然后把發(fā)酵曲餅研成粉末撒在青稞上,裝進壇子密封發(fā)酵即可。味道可口香甜,值得一嘗。
風干牛羊肉:西藏的牛羊肉含有很多其他肉類沒有的微量元素,年底藏族人將新鮮牛羊肉切割成小條,掛在陰涼處自然風干,來年開春食用時便酥甜松脆。山南的風干牦牛肉加了佐料更有滋味、阿里地區(qū)的風干牛肉肉質酥軟、昌都地區(qū)的風干肉則保留半生口味。
涼粉:在拉薩的街頭小巷中,賣涼粉的小攤隨處可見。這里涼粉是由豌豆粉或者紅薯粉制作的,這里的涼粉通常是用辣椒拌著吃,辣椒是藏民自己用水泡的,吃起來口感清新,價格不貴,一般在10元以內。
帕扎瑪果:面粉和好,作成小疙瘩狀,放水中煮熟,加入白糖、細奶渣,在酥油鍋中翻炒而成。
奶渣:新鮮的牦牛奶煮沸以后被藏族人用傳統(tǒng)而獨特的方式分解,最貴重最精華的是酥油,其次就是奶渣了,也就是提煉了酥油以后剩下的渣。新鮮的奶渣酸酸的,白白的,曬干以后,藏族人把它當零食吃。
了解更多最新中國旅游實用信息,歡迎查閱奧德賽旅行網(www.shijicaifuzhongxin.com),或者添加微信139 8909 6049,咨詢最新中國旅游線路以及報價。
川藏線小北線317+318
川藏北線住宿
川藏北線線路推薦